「寫作」如一場孤獨的競走,儘管沿途繁花盛景,終究只能一人獨享。舉目而望,世界之大如何讓別人走進自己曾經的視野與感動中?感受曾經映入心扉的吉光片羽?易言之,如何令讀者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、理解感受、觀點態度,進而達到交流、共感,是為寫作之本質。如此,我們萬不能跳脫「讀者意識」,這也是叩問寫作核心的第一步驟。何謂「讀者意識」?亦即創作者進入寫作前,確立閱讀者的「自覺」意識。何謂「自覺」?如何「自覺」?這可分成兩個層次進行討論。(一)為誰寫?(二)寫什麼?
(一)為誰寫?
一篇作品是否能引發價值討論,在於讀者的審美接受。然而,我們要知道,考生的讀者極其「單一」,無非是「國文老師」,甚至是「大學國文老師」、「有豐富經驗的高中國文老師」。也就是說,這些具備固定專業範疇的讀者,將是所有考生的「知音」,亦是「裁判」。更重要的是,此類型的知音更包辦考生之寫作「題目」。由「出題」乃至「評分」,皆為同類型「知音」所出,相當然耳,是否獲得「知音」青睞,成為「命題作文」的至關首要。因此,考場寫作斷不可成為「獨語」,無法與「知音」交流的創作,如何在考場掄元呢?
(二)寫什麼?
身為一名創作者,必須於寫作前思考讀者的閱讀「需求」與「感受」,試圖令文意在符合讀者的「期待」下,帶領他們走進作者內心,甚至說服、征服他們。然而,如何寫?亦可分成兩個部分進行詮說。
1.了解讀者,順從發揮
讀者在接收訊息以前,已經具備自我涵養與豐富情緒,因此,創作者必須要清楚了解,並且與之對話,甚至提升他們。置換立場,身為考生必然要理解「知音」的年齡、涵養、專業,甚至想看到什麼樣特性的孩子?並且在有限的篇幅中盡力在「知音想看到的特性」與「自我特性」間取得平衡。舉例來說,如何在「心態具備正向能量」(知音想看到的特性)間展現「自我樂觀精神」(自我特性),也就是必須在「群眾性」與「特殊性」之間適當拿捏。
2.說服讀者,鋪陳細節
其次,寫作者仍須注意,不可一味順從讀者的預設反應,否則讀者「看到開頭即可預料結尾」的心態若產生,則引發不了讀者閱讀的好奇。因此,必須在其中鋪陳大量「剪裁過」的細節,令讀者順著畫面脈絡,落入寫作者的「特殊性」中,一旦讀者因作者文字,產生自我畫面,甚至共鳴,就達到說服目的了。舉例來說,如果欲傳達「樂觀精神」,則必須鋪陳「個人相關樂觀事件」,盡可能將場景、人物、對話等,以「摹寫」鮮活呈現,令讀者產生「你的樂觀如此真實」的特殊感受,那麼「樂觀精神」即深刻打進讀者的內心,也就完成說服的目的了。
綜上而論,寫作之前須知「為誰而寫」?以及「寫什麼」?之後才能進入「如何寫」?也就是說,在寫作以前,必須先確認「讀者意識」,否則文章將流為文字組合,缺乏共鳴的有機內涵,如何與大眾溝通?
參考資料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925/2772360
http://www.lifehy.com.tw/?p=3777
Orignal From: 學測寫作/考場覓知音 從「讀者意識」談起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